2024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指出:
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到2027年底,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内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数超过200项。
到2030年,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
如何保障医疗质量,让结果能互认、敢互认?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检查检验结果要“联网”。
此次印发的文件专门提出,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库、“数字影像”或“影像云”等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内跨机构共享调阅。
该系统以院内PACS为依托,将DICOM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存储在大数据云端,为医院、医生、患者提供云医学影像胶片服务。患者检查完成后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管理自己的影像资料。
SaaS方式快速部署
最低服务器资源占有率
支持移动端各种浏览方式
支持私有云存储加密,满足三级等保需求
全像素、跨平台、无插件方式展现高精度影像
系统实施前,患者只能取得纸质胶片,胶片不能承载足够全面和有用的影像信息。胶片打印不仅浪费了护士分发时间,也消耗了大量胶片耗材,并且不便于远程影像会诊,无法满足快速进行影像分析的需求。
上线云胶片信息系统后。报告医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及时看到无损高清图像,可书写诊断报告;患者通过扫描报告单上的二维码,可以到任何地方看病,避免了拎着胶片的麻烦;临床医生通过患者分享,可在家中查看患者的所有影像资料,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条件。
该系统实现了院内影像科室(放射、超声、内镜、病理)设备的图像采集、管理、浏览和处理,让医生从效率低下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科室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符合DICOM、HL7标准及IHE规范
完全符合互联互通、电子病历等评级要求
使用负载均衡技术,提供安全管理机制
底层自研代码,5秒调阅5000副CT/MR图像
原生三维影像、DSA,拼接等高级处理功能
满足信创要求,符合国产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的兼容性要求,可以部署在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数据库中。
延边医院与金马扬名保持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有十余年,2013年正式接入金马扬名全院PACS系统,系统升级迭代后不仅实现了影像数据的院内共享调阅,并符合五级电子评审的应用需求,2019年延边医院接入吉林省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
金马扬名区域PACS是金马扬名全院PACS系统的一个延伸,该系统主要实现一个区、县内所有医院影像设备的共享和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支持分布式存储、集成影像功能
建立EMPI、PIX/XDR技术
遵循IHE技术,支持DICOM、HL7等标准
项目一期于2009年9月开始建设实施,当时对16家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放射科影像设备进行联网,并通过武进卫生专网实现了影像数据远程共享,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院会诊中心借助该系统浏览到乡镇卫生院病人的影像报告和图像,系统具备远程会诊、远程示教等功能。
二期于2013年初开始建设实施,实现了武进地区38家乡镇卫生院共计131台影像设备的接入,包含放射、超声、内窥镜等设备。
项目运行至今,总计影像会诊例数超过20万次。根据基层医院反馈统计, 武进区基层医院影像检查能力、 阅片准确率和效率明显提高, 减少了重复检查, 且没有出现影像资料丢失现象。
金马扬名云影像平台通过对医院PACS系统的影像数据进行云端存储,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影像会诊,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远程查看检查后的报告及影像。
通过人工智能相关应用提高放射科医生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将患者的影像数据及诊疗数据集中归档存储进行整合,随时随地方便医生实时调阅处理、书写诊断报告
实现医疗机构设备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和诊疗信息共享,让患者享受到方便、快速、均等、低成本的医疗服务
金马扬名协助镇江市建设市级云影像平台,目前共接入京口区、润州区、新区等20家基层社区医院,以及市区7家医院的检查报告和影像;实现影像的互联互通、跨院互认等服务。
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